糖尿病認識的10大誤區(qū) | ||
發(fā)表時間:2017-12-22 11:27:54 | 瀏覽人數(shù):7人 | 來源:重慶市巫山縣人民醫(yī)院 |
糖尿病是需要終身治療的疾病,它是繼心血管疾病、腫瘤后的全球第三大“殺手”。雖然糖尿病患者日益劇增,但大家對于糖尿病的認識還是存在有很多的誤區(qū)的。今天我們大家就來說說這10種常見的誤解。
誤解一:飯吃得越少越好
米和面中的碳水化合物可被分解成葡萄糖,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如果葡萄糖來源缺乏,一方面可能導致低血糖,另一方面體內功能時動用脂肪,分解產生酮體,易發(fā)生酮癥酸中毒,所以飯并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應該根據(jù)病情結合體重、年齡、活動量等計算出來。
誤解二:不吃甜的,血糖不會升高
咸面包、咸餅干以及針對糖尿病患者而設計的專用甜味劑食品,雖然不含蔗糖,但它本身也是用糧食做的,其主要成分—淀粉經消化分解后都會變成大量的葡萄糖,與我們日常生活吃饅頭、米飯所吸收的糖分、熱量沒有明顯區(qū)別,因此吃這些食品也應計入總熱量之中。
誤解三: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水果的甜味主要由果糖來決定,但果糖的代謝不需要胰島素。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控制達標,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可以適量攝入一些水果。時間在兩餐之間。選擇熱量較低的水果,如獼猴桃、梨、柚子等。
誤解四:少吃一餐就少一頓藥
吃藥不僅是為了對抗進食導致的高血糖,還是為了降低體內代謝和其他激素所致的高血糖。不按時吃飯也容易誘發(fā)餐前低血糖而且一頓不吃或少吃,有時會導致下一頓食量的增大,引起血糖較大幅度的波動,更不利于病情控制。按時、規(guī)律的用藥和吃飯都非常重要。
誤解五:運動越多越好
適當運動可以消耗多余熱卡,減少脂肪的堆積,胰島素敏感性增加,對控制血糖有利。但運動量過大或短時間內劇烈運動,會刺激機體引起應激反應,反而使血糖升高,甚至誘發(fā)酮癥酸中毒。建議未經降糖藥物治療的輕型糖友可選擇空腹運動,使用降糖藥物治療者一般在餐后1小時開始活動,切忌服藥或注射胰島素后空腹活動。
誤解六:血糖越低越好
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稱為低血糖, 會出現(xiàn)饑餓心慌、大汗淋漓、疲乏,無力、面色蒼白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xiàn)精神和意識的障礙,甚至昏迷進而危及生命,經常發(fā)生低血糖,會對大腦產生不可逆的損害,造成記憶力下降,智力減退等。且冬季凌晨1-3點易發(fā)生低血糖,需注意。對于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危害遠遠大于高血糖,一次嚴重低血糖使控糖努力全白費。
誤解七:空腹血糖達標就可以了
血糖達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風險因子,要重視餐后血糖的檢查。研究表明,餐后2小時血糖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甚至大于空腹血糖。因此,監(jiān)測餐后血糖對預測及評價慢性并發(fā)癥有重要意義。
誤解八:只要血糖控制好就“萬事大吉”
糖尿病需要綜合治療,不僅要很好地控制血糖,其他如血脂、血壓、血粘度和體重等也要在合適的范圍內,降糖的同時還要調脂、降壓、抗凝治療,至少每年做一次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篩查。
誤解九:胰島素有依賴性
胰島素是人自身分泌的一種激素,沒有胰島素身體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人就不能生存。注射胰島素只是一種通過補充外源性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的臨床治療手段,就如同體內缺少維生素,我們補充維生素來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
誤解十:糖尿病能治愈
堅持用藥是必須的,藥物治療依從性差是糖尿病治療達不到預期效果的主要原因。終身性疾病需要終身接受藥物治療并配合生活方式調整,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心血管、老年病科
賀麗先
您是第2301590位來訪者 |
版權所有:重慶市巫山縣人民醫(yī)院 @ 2015 Copyright |
渝ICP備15013004號 |
地址:重慶市巫山縣高唐街道廣東西路168號 |
技術支持:久遠銀海 |